查看原文
其他

邵昱诚|逐梦记

新媒体中心 苏州大学 2022-08-27

精彩推荐

1.苏大美育,赞!

2.等你 | 苏州大学2021年特殊类型招生简章汇总
3.干货满满!关于你不知道的360教室……



 


邵昱诚,传媒学院17级新闻学专业本科生,曾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SS)C类三等奖、国家奖学金、苏州大学朱敬文奖学金、国青杯第三届艺术设计大赛优秀创作一等奖、2020年苏州大学海外研修标兵等荣誉。曾任苏州大学传媒学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现任2017级新闻班班长、传媒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副书记。


2020年,邵昱诚以专业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保研至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


回首本科时代,实是路漫漫其修远兮,邵昱诚却选择了跳出舒适圈,上下而求索,终而绚烂绽放。


在这条充满了荣誉与梦想的道路上,他是如何一步一个脚印地追逐梦想的呢?今天,大苏就带你来一同品味邵昱诚的逐梦记吧!



01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上大学之前,邵昱诚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四六级一次过,当然这个“一次过”指的是一次就考到自己理想的分数。大一上半学期的十月中旬他就开始比较系统地备考四级。除了练真题、背单词,还每天通过阅读外国文献积累写作素材,并按照话题进行分类整理;另外他也注重定期回顾错题,对于听力中感觉模糊的地方重复听直至听懂,这样在训练辨音敏感度的同时也能纠正发音。最终,邵昱诚取得了四级612分、六级608分的好成绩。



不光是英语学习,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邵昱诚也对自己有着一定的要求。“绩点是一切的起点”,这句话对刚上大学的邵昱诚来说,已经从很多学长学姐口中听到过了,因此他并不陌生。但在盛行“绩点为王”的功利主义学习观的环境中,他仍一直秉持着一个信念,那就是:学好每一门课。现在回过头来看,他依然能够十分自信地说,“我做到了。”



对于采取过程化考核方式的课程,他会将每一次作业都当作期末考试来对待;在期末复习时,他不仅会把老师要求掌握的理论知识吃透,而且还会有针对性地翻找上课时的笔记,特别注重相关案例的分析与引申,并尝试着把理论和案例结合在一起讲给自己听一遍,从而更好地将逻辑理顺。从硬实力的角度讲,较高的成绩排名不仅是对专业学习的肯定,而且也能为实习、交流等项目的申请者带来优势;从自我素养层面来看,如若基础打牢,那理论扎实、思维活跃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02

行者歌于途

大学四年,有人选择平稳地度过,也有人选择日日与仪器、文献打交道,而邵昱诚却选择了不为象牙塔所禁锢,而是在崎岖和未知中不断探索,并一路高歌。


除了认真完成学习这一学生的本职工作外,邵昱诚还在学院中担任着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本科生党支部副书记、班长等职务,出色地完成着各项学生工作。当问及他平时是如何平衡学习与学生工作时,他毫不犹豫地指出,这二者不是对立的,实际上是互相促进互相提升的。他认为,学生工作可以锻炼一个人的细心、耐心和责任心,而这些也恰恰是学习科研中必备的基本素质。同时,这也进一步教会了他如何与人沟通交流,可以提前积累第一手的社会经验。在思想上,训练了他整体考量、未雨绸缪的大局意识,这运用到学习科研中,便是把繁重的课业任务分解,融入每天的生活中,明确每一阶段的奋斗目标。此外,学生工作也拓宽了他获取信息的渠道,在遇到问题时也不会羞于向老师求教。


正是如此,邵昱诚的社会经验聚沙成塔,他也逐渐把眼光放到了校外甚至国外,2020年初,邵昱诚进入欧洲议会实习。



实习过程中,邵昱诚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会议记录时的语言问题。欧盟成员国大多使用不同的语言,如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荷兰语等等,因而他需要依靠同声传译的英文频道辅助理解会议内容。有时即使议员们用英语发言,由于口音和语速上的不适应,也不能完全听懂,再加之会议中大量使用的政治学、经济学方面的专业术语和缩写,这就给他做会议记录造成了不小的障碍。而他没有气馁,而是想出了很多办法来解决问题。例如,他会提前向议员先生借阅了不少关于欧洲议会概况和专业术语释义的文献,并且在每次会议前查找相关背景资料,也会向办公室中另外一位从美国来的实习生请教。同时,他也将托福听力训练中的记录方法用于会议记录中,以便更好地完成工作和任务。



就这样,实习结束后,无论是语言还是会议记录的能力,亦或是对政治学、经济学的理解,邵昱诚都更上一层楼。


03

柳暗花明又一村

面对漫漫长路,他勇于奔赴;若遇艰难险阻,他绝不言弃。


犹记大二,那正是他在各级各类竞赛和实践项目中信心满满,想在科研方面一鼓作气、施展拳脚的时候。却在此时,遭到了巨大的打击。邵昱诚从大二下半学期伊始开始准备申报“莙政基金”项目,每天都在自习教室阅读文献、整理论文思路到很晚,最后没有通过学院的初审;之后又申报了大创项目,在校级答辩的时候又失利了。于此,他甚至开始后悔当初把时间花在了一个没有获得及时可见的成果的地方。


正是两个月内两次接连的失败使他停下匆忙的步履,回顾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经过一番心态的自我调整,他决定在遇到机遇时不再畏首畏尾,而是抓住机会、挑战自我。也正因如此,他才敲开了海外交流这一未知的领域的大门。


而这扇门的背后,正是一个使他受益无穷的世界。



专业上,新闻传播学的理论有许多都是从欧美国家引进的,去美国的学习让他能够较为深入地与老师结合美国不同时代的国情交流探讨相关理论流变的过程和脉络,从而弥补了一些中文译本以及二手资料中覆盖面不全的缺陷。


语言能力上,小班制的教学与国内氛围也有所不同,学生的发言和讨论占了课堂中很大的比重。在这种氛围下,邵昱诚被“赶鸭子上架”式地逼着说口语,进一步提升了语言运用能力和英语口语水平,同时也提升了对于一些习语、俗语的运用能力。


同时,在与国外老师同学、议员们的交流中,可以了解他们眼中的中国,以及对于国内一些热点事件的看法,为邵昱诚未来研究生所攻读的方向——国际新闻传播积累第一手的经验和素材。同时也能将之前阅读的有关跨文化传播的著作中的一些观点与现实情况相联系,在实践和体验中深化对于已有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04

回首千里路,寄语后来人

回首上下求索的四年,邵昱诚有太多太多的指南想分享给仍在岔路口迷茫的学弟学妹们。


首先,他认为劳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摄影与美剧是他的两大爱好,摄影陪伴他记录沿途的自然与人文风景,美剧则给予他海外研修过程中高度的文化敏感性。正是因这两大爱好相伴,邵昱诚在一次次研修中不断充实着自己的心灵。以兴趣推动工作与任务,在工作与任务中找到乐趣——这正是邵昱诚想告诉学弟学妹们的。



其次,谈起海外研修时的注意事项,邵昱诚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提升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的能力。海外研修意味着走出自己的文化舒适区,在陌生的环境中不仅要学会生存,还要进行学习和工作,在这种历练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掌握了知识和技能,也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愿意接受挑战,面对未知的领域时不畏难,而是更有信心和韧劲去沉下心来解决问题、突破自我。


二是英语一定要常抓不懈地学习和训练。不能仅仅满足于应付各种语言考试,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去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英语,对于单词的发音要多跟着影视剧作品模仿学习,不能仅凭自己中小学时的“印象”去发音,因为到了国外之后会发现在交流中有些单词和语句完全听不懂,但是如果写下来却是认识的。


三是在研修过程中多听多看多记录多思考。如果仅仅图方便,大量依靠翻译和导航软件,不去亲自尝试,那对自己的能力是不会有太大的提升的。在国外尝试着多交一些朋友,包括在国外的中国人,因为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他们或许拥有你所需要的信息和渠道。



高质量的海外研修绝不是变相旅游,例如他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修,四周工作日每天都是排课的,部分课余时间也是被课业任务占用的;在欧洲议会实习期间,除了正常的工作时间,可能还需要加班去参加一些以酒会或者派对为名义开展的政治社交活动,回到住地后他也可能需要继续完成白天没完成的任务。


最后,他强调,大家在选择研修项目的时候一定要慎重考虑,仔细阅读项目介绍,并且上网查询评价,多向有相关经历的前辈请教,不要贪图小便宜或者持续时间短去申报一些含金量不高的项目。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邵昱诚的成就正来自于他本科四年一点一滴的积累与他日复一日的坚持。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愿你今日开始一步一脚印,未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苏州大学新媒体中心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文字采写:杨由之

整理编辑:马恒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